近日,一场横跨千里的法治课堂,在宁夏中宁县余丁乡余丁村“法治家园”与北京、上海的高校法治讲堂同步进行。来自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的青年讲师与基层干部、群众在云端齐聚一堂,乡综治中心、司法所、派出所的干部,村“两委”成员,各村法律明白人、人民调解员及党员群众代表等30余人现场参与。课堂把“改革政策”变成“乡土语言”,将“法典条文”化为“解纷工具”。

“对农村而言,签土地流转合同要守‘法治规矩’,调解矛盾要讲‘法律依据’,这是乡村振兴的‘压舱石’。”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成员钟沅坛以《绘就改革宏图 再启时代新篇》为题,结合“积分制治理”等乡村实际案例,将“立法、执法、司法、守法”的顶层设计转化为“村里的事怎么依法办”的具体指引,让基层干部对“法治赋能乡村治理”有了更清晰的认知。
复旦大学法学院李叶以“社会生活百科全书”为引,聚焦业主权利、居住权、高空抛物等群众关切的热点,用真实案例“以案释法”,将厚重的法典条文转化为维护自身权益的“解纷工具”和“权利宝典”,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这部“人民权利宣言书”。
在随后举行的“法治沙龙”上,两位有十余年实践经验的法律明白人分享“用法治化解矛盾”的故事,把“法律明白人”的核心总结为“三句话”:“把法条变成家常话,把矛盾变成‘讲规矩’,把治理变成‘大家管’。”群众纷纷赞同:“我们不要‘背法条的明白人’,要‘能解纷的明白人’,今天的讲堂真是‘乡土智慧’与‘法治思维’的完美结合。”
“法治赋能不是‘搞形式’,核心是要‘解决真问题’。”余丁村党支部书记张卫斌在总结中表示,未来将把“乡村振兴法治讲堂”打造为固定品牌,每月围绕土地流转、婚姻家庭、生态保护等主题开讲,同时整理“宣讲内容+答疑记录”形成《法治参考资料》宣传推广,切实推动“法治思维”从纸上落到地上,转化为实实在在的“治理行动”。(中宁县委宣传部供稿)